愛嬰電子通訊︰母乳餵哺 人人樂道 (2024年11月)
請 按此 下載 PDF全文版本(包括圖像、參考資料 及 相關網頁)
分享的力量:捐贈母乳 將愛伸延
作者︰
黃章翹女士︰ 曾任無線新聞部首席編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高級編輯
(本文所用照片由自然育兒網絡提供)
談到母乳餵哺,每位媽媽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媽媽為奶量不足而焦慮不安,有些媽媽則因奶量過多而不得不忍痛棄掉。倘若能將資源好好配對,將有多少家庭可以受惠?這正是母乳庫的使命所在。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建立母乳庫的意義,我們先來聽聽兩位媽媽的經歷。
Kitman是兩名兒子的媽媽,從懷孕時就下定決心用母乳餵哺,準備一應俱全。生產後,她日 夜「趕工」泵奶,為的是確保兩個寶寶在她復工後仍能吃到母乳。幸運的是,她的奶量十分充 沛,高峰期甚至儲到 100包奶,「打爆」了兩個冰箱!
「母乳媽媽經常壓力大,擔心不夠奶,尤其是上班媽媽。所以,我兩胎都不敢偷懶,每天堅持泵奶三次,就是怕上班後寶寶沒奶吃。」Kitman娓娓道來她的泵奶歷程。
丈夫雖然一開始有點驚訝家裏變成「人奶倉庫」……
但看到太太的辛勞,也很支持她。Kitman笑說:「雖然他無法體會泵奶的痛,但他會為我打氣,還負責冰箱的『後勤管理』!」
到了第二胎,問題來了。他們搬了新家,家裏只放得下一個冰箱,結果倉庫「爆滿」。
「剩餘的奶沒地方放,只好用來給寶寶沖涼。」Kitman無奈地說。「即使每天為寶寶泡人奶浴,還有剩餘,最後不得不把一些奶丟掉,真的很可惜。」
「每一滴奶都是營養和心血,真的不希望白白浪費掉。曾經從新聞看到外國有母乳捐贈,住在保溫箱的早產寶寶吃著捐贈的母乳慢慢長大,直到健康出院。我就想,若香港也有捐贈母乳的安排,應該幫到不少家庭。」Kitman說道。
李小姐也是經歷早產的媽媽,她兩胎都有妊娠毒血症,大女兒和小兒子都是早產出生
「看到寶寶的小小身軀插滿喉管,那一刻真的很心痛又無助,可是我還要經歷兩次!」李小姐說起32周出生的兒子,特別感觸。「他不僅不會呼吸,連吃奶都不懂,更別提親餵了。」
「我知道母乳有很多好處,心裏無比希望給寶寶餵母乳,但當時我的奶量根本不夠應付。」她回想當時每天都在焦慮和疲憊中度過。
「我只想寶寶健康起來,但自己的身體還未復原,奶量不夠,整天擔心他們的健康,弄得身心俱疲。」
幸運的是,生大女兒時得到一位好朋友分享母乳,大大減輕她的壓力。
「我的好朋友恰巧也在同時期分娩,她的奶量多於寶寶的需要,主動提出幫我儲存一些冰奶,這樣我的大女兒才吃到母乳。」李小姐說到這裏,滿是感激。
然而,兒子出生時情況却沒那麼順利。「這次沒有朋友的幫助,只能靠自己一點一滴地泵奶,儘管艱難,但最終都夠餵兒子。」
如今,兩個孩子都健康成長,大女兒9歲,小兒子也滿5歲了。
「回想起來,當時的壓力實在太大了,看到他們健康成長,真的感到無比欣慰。」
李小姐深明母乳對早產嬰兒有多重要,對於母乳庫,她充滿期待。
「有了母乳庫,與我有同樣經歷的媽媽就不會感到那麼無助了。早產寶寶的健康狀況每天牽動著媽媽的心,母乳不僅為早產寶寶提供營養,更可以減輕媽媽的焦慮。」李小姐說。
編者按:
欲知更多關於香港母乳庫的資訊,請參閱香港母乳庫官方網頁︰ www.ha.org.hk/hkch/hkbmb
很多媽媽可能對存放和運送母乳等抱有疑問,下一篇文章,我們會深入講解即將成立的母乳庫如何運作,讓媽媽安心捐贈,幫助有需要的寶寶。敬請期待!
作者在本文章表達的見解,未必代表愛嬰醫院香港協會的意見或立場。
總編輯︰梁士莉醫生
編輯部成員︰曾珮瑜女士、謝嘉雯中醫師、徐瑩女士、黃章翹女士
All rights reserved by Baby Friendly Hospital Initiative Hong Kong Association.
愛嬰醫院香港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