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嬰電子通訊︰愛嬰情報 (2024年9月)(中文版本)

資訊類別:

按此 下載 PDF全文版本 (包括圖像及參考資料)

 

實施愛嬰護理 培育早產兒

葉滿儀女士

國際泌乳顧問

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副顧問護師

 

對父母和成長中的早產兒來說,深切治療部是個充滿挑戰和壓力的地方。誕下一個需要入住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危重嬰兒,會對父母帶來巨大的負擔 1,2。在深切治療部的環境下,父母要與早產兒建立愛和親密關係,往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在新生嬰兒期能存活下來的早產兒,一般都會受到短期及長期的併發症困擾。但眾所周知,早期的母乳餵哺對於降低嬰兒的死亡及發病率,以及改善早產兒腦部神經發展有莫大的關聯3。作為新生兒科護士,我們有責任以愛嬰護理的方式培育這些早產兒,並致力支持母乳餵哺。

 

實施愛嬰護理:從出生到出院

採用愛嬰護理的措施來改善早產兒的健康狀況,一向備受推崇。如果父母與嬰兒之間持續缺乏身體接觸,會為彼此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部門為早產兒及其父母由嬰兒出生到出院,實施了各項愛嬰護理。以循證實踐為基礎的做法對於改善體弱的早產兒之健康至關重要,而這些實踐包括早期哺乳諮詢、盡早收集初乳以作口腔護理、袋鼠式護理和出院前母乳親餵指導。

 

早期哺乳諮詢

早期哺乳諮詢計劃旨在於不增加母親的壓力下,促進32週齡以下出生的早產兒盡早獲得母乳。由於大多數早產兒病情危重,導致在出生時母親難以親餵母乳,因此盡早教育、激勵和支援母親收集母乳,對於她們成功建立及維持母乳量極其重要。這個哺乳諮詢計劃由國際泌乳顧問在母親第一次到病房探望嬰兒時進行,她們會鼓勵及支持母親用手擠出母乳,並提供建議及專業指導母親如何安全處理、儲存和運送收集得的母乳。

 

初乳口腔護理 4

即使嬰兒未能進食,我們的目標是在他們出生後六小時內盡早用初乳替他們作口腔護理。如非特殊情況,護士們會從嬰兒出生到第五天,每四小時用針筒將初乳塗抹到嬰兒口腔內兩側的頰黏膜上。初乳的免疫球蛋白A 和乳鐵蛋白等已被證明可被頰粘膜吸收4。由於早產兒母親的初乳抗感染性質特別强,這項護理為嬰兒提供了抵抗感染及併發症的第一防護線。此外,早期施用初乳也能成為母親開始擠乳的強大動力,長遠地為這些患病早產兒建立充足的母乳供應。

 

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對於縮短早產兒的住院時間及提升母乳產量具有正面的效果5 當嬰兒從腸道灌食過渡到直接母乳餵哺時,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新生兒深切治療部內病例的複雜性,是實施袋鼠式護理的主要障礙。危重的早產兒細小的身體上附著不同的維生裝置,如氣道插管、中央靜脈導管及各項監察儀器等。父母或職員也許會害怕將早產兒從溫箱內取出或懷抱他們脆弱的身軀。新生兒科護士需要於父母的容忍度與袋鼠式護理的好處之間取得平衡。我們有責任向家長解釋其優點並推薦進行袋鼠式護理的適當時間。例如,當嬰兒開始使用非入侵性呼吸器或急性呼吸道問題得到解決時,護士會評估嬰兒的狀態,並在適當的情況下邀請父母進行袋鼠式護理。

 

出院前的母乳親餵指導

國際泌乳顧問在早產兒出院前會為母親提供一對一的母乳親餵指導。由於早產兒病情一般比較複雜,往往在醫院內經歷一段艱辛的過程,母親容易因準備早產兒出院而感到焦慮,並對回家後如何餵哺母乳有很多疑問1,6出院前計劃是一項綜合性的計劃,而當中的母乳親餵指導希望早產兒出院前能夠從杯子或奶瓶餵哺順利過渡到直接從乳房吃奶。泌乳顧問指導母親親餵母乳後,會為她們進行母乳餵哺評估,以確保母親自己有能力餵哺早產兒。事實上,早產​​兒在學習直接吸吮乳房方面有不同的步伐,一般需要幾天到幾週的時間才能充分掌握。我們希望幫助母親慢慢過渡至親餵而不是倉卒了事。否則,當她們不能即時成功直接授乳時會感到沮喪而失去信心。

 

早產兒歷程中的愛嬰護理

早產兒在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歷程中充滿着各種不確定性及存活挑戰。我們會致力使部門變得賓至如歸,並在此歷程的關鍵時期,透過向母親提供綜合的母乳餵哺支援,為早產兒落實全面的愛嬰護理。早期哺乳諮詢、初乳口腔護理、袋鼠式護理及出院前的母乳親餵指導,這些綜合愛嬰護理措施不僅有助減輕父母的壓力及讓他們有能力照顧患病的嬰兒,對培育早產兒的身心發展及健康也有長遠的裨益。

 

文章撮要︰

  • 新生嬰兒科護士肩負責任,透過以愛嬰護理方式培育早產兒,全力支持母乳餵哺,從而改善早產兒的健康狀況。
  • 在整個住院過程中,院方採取一系列愛嬰護理措施,包括早期哺乳諮詢、初乳口腔護理、袋鼠式護理和出院前的母乳親餵指導,以確保早產兒及其父母得到全面的關懷與照顧。
  • 透過綜合的愛嬰護理措施,新生嬰兒科護士不僅幫助提升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支援母乳餵哺的效能,還增加了父母與嬰兒的接觸機會,加強他們成為嬰兒的主要照顧者的能力,從而培育早產兒的身心發展及健康。

 

作者在本文章表達的見解,未必代表愛嬰醫院香港協會的意見或立場。

 

總編輯︰梁士莉醫生

中文編輯:歐葉麗賢女士

編輯部成員︰尹偶銀女士、忻珠女士、霍愛玲醫生、姚寶珠女士、楊莉敏女士、李海瀅醫生、林翠詩女士、王嘉燕女士、勞嘉儀女士

插畫︰Iris Leung – 草 – 插畫

 

愛嬰醫院香港協會,版權所有。

 

分享至:
  •  
  •  
  •  
  •  
  •  
  •  
  •  
  •